🏃🏻🇫🇷 漫步電影場景:愛在日落巴黎時

  去年轉到長程機隊後的第一個長班,久得令人不知所措。和空服員 Judy 一起吃飯時,她推薦了我「愛在」三部曲。

  Judy 說「我本來也不曉得這系列的電影,是有一次飛到維也納,跟機長一起出去時,他看著遊樂園的摩天輪,跟我們分享了「愛在」的故事。回去之後找來看,覺得很嚮往。」不過就是愛情電影嘛,有什麼好嚮往的?戀愛當然是要自己談啊,誰要看別人談戀愛?當晚找了電影來看,臉被打得啪啪作響,一鼓作氣把三部都看完了。


  這次在巴黎心血來潮,不如來踩「愛在」的巴黎景點好了。第一部《愛在黎明破曉時》講敘了一個美國男孩和法國女孩,在火車上偶然的相遇,男孩說服女孩偏離原本的行程,和他一起探索浪漫的城市維也納。不刺激,也不灑狗血,兩個人走遍維也納的大街小巷,用靈魂在對談。清晨男孩就要去趕飛機回美國,在影片的最後,他們約定了六個月後在同樣的地方相見,且沒有留下彼此的姓名或聯絡方式。第二部《愛在日落巴黎時》延續了這樣的風格,九年之後,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的兩個人,在巴黎重逢。邊走,邊聊,足跡踏遍了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。為了不雷到沒有看過電影的人,就先略過第三部《愛在午夜希臘時》的提要了。


  愛在三部曲最棒的是,時間和現實生活一樣,不會停止的流逝。觀眾感覺跟著劇中人物一起走,一起目睹那些美麗的瞬間。每部電影之間間隔九年,在電影中的時間線,也過了九年。看著演員成長、成熟:從少年少女,成為帥氣、知性的青年人,再成為帥大叔、酷阿姨。角色、演員跟觀眾一起經歷了時間的流逝,或許有著類似或截然不同的軌跡或體悟,但是成人世界最特別的是「理解」。看到角色的行為,能夠理解他的出發點,他心中的糾結。人生,畢竟無法盡如人意。愛在三部曲不只是 fiction,而是能令人產生共鳴的真實。

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0.43.08 AM.png

Shakespeare & Company

37 Rue de la Bûcherie, 75005 Paris

 

  故事的一開始,傑西在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舉行簽書會。

  有著濃厚文藝氣息的巴黎,現在在地鐵上,仍有許多人捧著實體書在閱讀。左岸有著出名的花神與雙叟咖啡館,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,是文人雅士與藝術家、思想家的聚會場所。現在這些媒介逐漸被網路與 apps 給取代,但這些歷史的痕跡,仍是旅人們渴望沾染的氣息。

20190807_180542.jpg

  莎士比亞書店雖然已淪為觀光客捧書打卡的景點,旁邊也開了一家咖啡廳來因應這樣的人潮,裡面依然滿滿的本地人在選書、讀書。

20190807_180359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1.00.45 AM.png

漫步巴黎

12 Rue Saint-Julien le Pauvre 75005 Paris

 

  跟著傑西與席琳的腳步,書店出來右轉,就會走到這條小巷弄,後面就是塞納河與聖母院。路邊的一對愛侶,若無旁人地擁吻。巴黎真的是個令人臉紅心跳的城市。

20190807_180025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2.52.08 PM.png

漫步巴黎

65 Rue Galande 75005 Paris

 

  繼續向下走,遇到一個岔路左轉,兩人開始談起九年前的維也納。

  少年少女的相遇,純粹而堅定。因為相信理想與愛情,想要為再次見面而努力。離開了少不更事的年紀,或許我們也和他們一樣,無法再次奮不顧身地去相信了。有太多的 what if…? 如果對方沒來呢?如果只是我一廂情願呢?我會不會自作多情?去一次維也納很貴…… 算計,避免了再次受傷,但也失去了那小小的成功機率。

20190807_175803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.09.46 PM.png

漫步巴黎:聖保羅教堂

14 Rue des Jardins Saint-Paul 75004 Paris

 

  劇中他們輕鬆寫意地轉了個彎,就看到了聖保羅教堂。實際上要往回走,跨過塞納河與河中島,到巴黎右岸的巷弄裡。

  電影上映至今15年了,老房子的外牆在整修,畫面左邊的小公園成了籃球場。來來回回好幾趟,才確定這就是我在找的巷子。

20190807_184214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.35.50 PM.png

漫步巴黎

16 Rue Charlemangne 75004 Paris

 

  傑西與席琳開始討論世界與理想。多年前相遇的兩個人,擁有共同的理想與抱負。席琳依然是那個想要為世界盡一份心力的那個女孩,傑西卻變得世故了起來。傑西認為席琳孩子氣,不切實際,卻也珍惜依然擁有這種單純想法的她。席琳覺得傑西自私自利,只顧自己,不願為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盡一份心,但同時也有些嚮往這樣大人化的思維。他們兩個像是不同年齡層的同一個人,因為際遇不同,而擁有不同的思考模式。彼此理解對方的出發點,也都堅持著做自己覺得對的事。

20190807_183614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.29.57 PM.png

漫步巴黎

33 Rue Saint-Paul 75004 Paris

 

  影片中他們走出的小穿堂,實際上是不可穿越的社區天井。鐵捲門上的塗鴉,是巴黎特有的街頭文化。左岸有許多讓人特別去朝聖、打卡的街頭藝術,右岸相較之下比較少,也有如下圖一般隨手的塗鴉。

20190807_183900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.47.24 PM.png

Le Pure Cafe

14 Rue Jean-Macé, 75011 Paris, France

 

  店門口坐著的綠衣服女人,是我們刻板印象中高傲又嫵媚的法國女人。她側著頭,在手中的本子裡不停地寫著。寫著寫著又停下來,輕蹙著眉,咬著筆的上端,似在思考著。她稍稍仰起頭,看見了我,眼神瞬間警覺起來,卻又有種漫不在乎的輕蔑。

  可惜沒有太多時間,沒能進去坐在他們曾經坐的位置上,只是草草地拍了照片就離開。

20190808_171332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8.05.59 PM.png

Coulée Verte René-Dumont

1 Coulée verte René-Dumont, 75012 Paris

 

  我以為這是植物園,所以在原地打轉了很久。直到看到一群拎著酒的年輕人,嬉笑著跑上了樓梯,也就抱著僥倖的心態跟著上去。一上去就看到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綠色拱門。

勒內·杜蒙綠色長廊(法語:Coulée verte René-Dumont),也稱綠蔭步道(Promenade plantée),是法國巴黎十二區的一條4.7公里的線性公園,它在廢棄的鐵道設施基礎上建立,建成於1993年。這條綠色長廊包含有高架公園、普通道路、隧道和穿越公園的小徑。
— 維基百科
20190808_175423.jpg

  走了好久的路,有點累了。坐在樹蔭下,看著來往的行人,享受這樣安靜的午後。這裏的人形形色色,剛剛拿著酒來的年輕人席地而坐,喝完了酒之後,把酒瓶與垃圾收拾好了才離開。慢跑的女人纖細卻充滿力量感;尖叫地奔跑的孩子們知道,有行人在的時候要放低聲量;遛狗的男人慢悠悠地享受著陽光與芬多精,完全無視腳邊繞圈圈的小狗。

20190808_175233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8.45.38 PM.png

Brittany-on-the-Seine

2 Quai de la Tournelle, 75005 Paris, France

 

  再度過河,回到左岸。走下階梯,沿著塞納河畔走。遠方有人在彈著吉他,四處都有人在談著戀愛。被這樣的氣氛感染,我也坐了下來,感受風吹過耳際,感受陽光灑在身上。

  但我一直想不透,為什麼樹變少了…

20190808_191020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9.02.04 PM.png

塞納河遊船

  燒毀半邊的聖母院,在陽光晴朗的日子裡,更顯得落寞。

  火災的那一天,寇特先生哭了,瑪特小姐也哭了,成千上萬的法國人與天主教徒,佔據了河岸邊所有看得到聖母院的地方,齊聲唱著聖歌。那種力量好震撼,大家虔誠地、堅定地,為了一件事情祈禱。我沒有特定的信仰,但很欣賞這樣的凝聚力。瑪特小姐在群組裡傳了好幾張照片與新聞,作為法國人,她為古蹟與文化感到遺憾。當時 Yellow Vest 的抗議活動鬧得不可開交,作為天主教徒,她覺得這是他們的神試圖在傳達一些訊息,希望法國人能夠團結。

20190807_181908.jpg
 
 

  在網上做功課搜尋時,看到這麼一篇垃圾文章:

《法國聖母院燒毀!15年前「電影恐怖預言」 男主角台詞:一字不漏全驗證 ...》

  看到標題覺得很憤怒,這對人類的歷史與文化來說,是多麼大的損失!而理應擁有知識的力量、應該傳播正面能量的媒體(傳統或是新媒體都一樣),卻為了點閱率而亂下標題。這個作者絕對沒有看過這部電影,這個標題若是作為影評,亦是失格的:

圖片來自微博,版權見水印

圖片來自微博,版權見水印

 
 
joined-screenshot.jpg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9.47.27 PM.png

Port Henri IV

 

  傑西與席琳在亨利四世碼頭下船,傑西的司機在這裏等著送他去機場。該是分離的時刻,久別重逢,卻無法輕易道別。於是任性的大作家傑西,提議讓司機送席琳回家。

20190808_185442.jpg
 
 
 
 
 
joined-screenshot.jpg

  第一次看愛在,剛經歷了一次打擊很大的分手。整個人的內心像被摧毀了一樣,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糟的人。茫然,覺得自己不懂愛,不會愛,也不願意再次嘗試去愛。然後看到席琳的這番話,覺得天哪,原來不只我。覺得自己人生一團糟的人,不只是我。The struggle is real, 但電影似乎在對我喊話著「你不是一個人在掙扎!」人生不是電影,但我依然試圖相信,把自己的人生過好,put yourself together,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地發生的。
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9.55.38 PM.png

席琳的家

71 Rue de Faubourg Saint-Antoine 75011 Paris

 

  席琳的家離巴士底廣場不遠,上一次來巴黎,跟 Hattie 去看梵谷光影展的時候有經過。但整條路都在整修,所以上次沒能把它跟這部電影連結起來。

20190808_174127.jpg
 
 
 
 
 
 
 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0.03.52 PM.png

  車子開進的小天井,鐵門深鎖。看進去,裡面依然整潔美麗,或許是怕危險吧,封住了不讓人進出。幸好是白天來,晚上或許會有些恐懼。覺得很可惜,沒能踏上傑西送席琳進家門的那段浪漫小路。

20190808_174030.jpg
 
 
 
 
 

  看過一句話說,「幸福無非是我在鬧,而你在笑。」席琳在電影的最後模仿著她喜歡的歌手,做一些慵懶荒謬又極具魅力的行為,傑西眼中含淚看著她,掩不住滿滿的笑意。電影最終在這裡畫下句號,但身處在上帝視角,知道還有下一部電影。迫不及待地點開,繼續他們的生命旅程。
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0.16.41 PM.png
Screen Shot 2019-08-10 at 10.16.44 PM.png